正在阅读: 进博会搭建服务贸易全球平台 旅游进出口大有可为
首页> 经济频道 > 正文

进博会搭建服务贸易全球平台 旅游进出口大有可为

2018-11-05 10:52来源:光明网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携程执行董事局主席梁建章

  今年以来,经济全球化遭遇寒流,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商品、服务和人员的自由流动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给全球经济稳定增长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在此背景之下,中国召开首届中国进口博览会,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促进各国经贸交流的重大举措。

  数据也表明,中国的进口增长将是一个长期趋势。《经济学人》11月1日报道称,2000年,中国是世界第八大进口国,约占全球进口的3%。而去年,中国的进口份额仅次于美国,占全球的比例超过10%。

  数字背后的变化体现在方方面面,以占比服务贸易三分之一的旅游行业增长为例,就映射着我国服务贸易进口的发展。旅游贸易的进出口定义很有趣——中国人如果出去旅游,对中国而言是进口,而外国人来到中国,对中国而言则是出口。2017年中国出境旅游突破1.3亿人次,中国游客消费规模接近全球总收入的五分之一,保持世界第一大旅游国的地位。中国通过实物贸易挣了钱,再通过服务贸易比如出境旅游,把钱花出去,保持了贸易的相对平衡,同时也为中国服务进口做出了巨大贡献。

  首届进口博览会把旅游服务作为服务贸易展区的重要一部分非常具有智慧,不仅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旅游市场巨大潜力和中国旅游企业的创新能力,更为旅游行业进出口双向发展提供了有力抓手和展示交易平台。

  旅游服务将成为服务贸易增长催化剂

  全球贸易正快速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这一结构性转变将服务业推向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心。而作为消费领域里“昂贵”的精神体验消费,旅游服务在服务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在未来仍将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也正因如此,旅游服务成为服务贸易增长的助推器和催化剂。

  中国目前仅有10%的人口拥有护照,远远低于美国的42%,但中国护照拥有量的复合增长速度已在过去五年内达到25% 。中国现在的人均GDP是8000到10000美元左右,对照韩国、日本二三十年前的情况,今天的中国是出境游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同时,未来很大一部分的旅游消费,实际上是让人们到全世界各地享受最好的服务,这个过程也会进一步加快整个世界的创新速度。创新是多种思想和物品的重新组合,所以能和广泛的人和物进行低成本交流的地方将成为创新的中心,也就是说哪个地方能让很多人很方便地去访问其他人或者其他资源,那么这个地方就会成为创新中心。换句话说,如果哪个地方成为人口和旅行的中心,那么这个地方就会成为创新的中心。

  历史上旅游服务最发达的地方其创新力也最为活跃,由此可以预期随着中国旅游服务的不断提升增长,加上中国对于改革开放、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和调整,中国的创新力还在不断增强,为服务贸易强劲增长做好了基础,未来会持续促进中国GDP的整体提升。

  中国急需服务贸易的全球品牌

  中国已经是“世界工厂”,在全球贸易来说是第一大贸易国。但是服务贸易方面,竞争力还是比较弱。在全球化的中国公司中,制造业居多,如华为有将近一半的收入来自海外,而在服务业中还没有非常成功的案例。但旅游是全球化的业务,所以携程更有机会在全球化的过程当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个优秀的全球化公司必须具备三大条件:一是供应链的全球化,二是品牌全球化,三是创新和研发全球化:即产品是否覆盖全球的产品、是否利用了全球的供应链;品牌认知度是否覆盖全世界以及创新和研发是否利用了全球的人才。做到这三方面才真正算得上是全球化的公司。

  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说,携程是现在中国最大的国际旅游酒店平台,国际酒店(销售)占我们收入的25%左右。机票方面,有40%的机票是国际机票。出境游方面、旅行团方面,现在有50%的旅行团业务是出境旅游业务。从产品的覆盖度、价格和服务能力上已经是世界领先。而在全球品牌认知度上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希望通过和全球其它企业合作,在今后的2、3年的时间里,建立一个全球领先的、全球化的中国服务品牌。

  加快签证改革,助力旅游业进出口双向发展

  尽管中国进出口总值持续增长,贸易保持顺差,但在服务贸易中还存在高额逆差。2017年服务贸易逆差高达2000多亿美元,其中旅游服务逆差的规模最大。中国出境游的人数远高于入境游的人数。

  中国旅游基础设施一流,旅游资源丰富,作为世界上出境人口最多、消费能力最强的国家,国内国际旅游增势迅猛,同时,中国旅游基础设施接近成为全球领先者。以汽车保有量及国家高铁建设发展为例,中国拥有世界第一的汽车保有量,以及里程最多、速度最快的高铁设施,这些都将为国人的旅行提供优于其他国家的出行条件。

  然而,对比出境,入境旅游数据低很多,原因有多方面,其中入境签证便利度不够是比较重要的原因。

  目前中国入境签证的便利度,严重制约中国入境游发展。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世界上只有五个国家的入境签证手续比中国更麻烦。应尽快改变,简化入境签证,发挥中国入境游潜力。如果能让外国人办中国签证更便利,中国旅游市场会有更多机会和空间。

  中国国土面积与美国差不多,人口大约是美国的四倍,美国入境旅游每年7500万人,中国2017年只有2917万人;另就日本而言,无论旅游资源还有人口、疆域都比中国小很多,但其入境游人数跟中国差不多,每年2869万人次,中国的入境旅游潜力远远没有被发挥。外国人对中国的旅游文化保持好奇,近年来中国空气污染实际上也在改善,大城市旅游安全度也很高,这都有利于入境游发展。由此可见,放开旅游签证,促进旅游进出口的双向发展,中国大有可为。

  用旅行链接全球是自信也是机会

  众所周知,本次进口博览会是一次开放融通的贸易盛宴,而向世界开放与融通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旅游。

  现代社会,跨国人员的交流主要是通过飞机,世界上北半球的任何两个地方基本只有一天不到的路程(南半球的国家稍有劣势)。而且互联网使得世界上任何两个人可以即时通讯。这使得原来地理上的差异基本被抹去了,剩下的阻隔人类旅行和交流的障碍是:语言、文化、法律的差异、资本、贸易和信息管制、还有签证等。 国家之间的交流仍然存在很多政策性的障碍,而一个主权国家却往往可以拥有单一的商品,人才和资本市场。所以人口多的国家就具备创新的优势,这是过去美国和中国(未来印度)发展经济的优势。

  当然光有人口和内部交流的畅通还不够,要保持人口、商品和信息的对外流动性,尤其是人口的对外交流,让别国的人进来不仅是一种自信的表现,更可以让中国成为交流和旅行的枢纽。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创新中心的标志就是中国能否成为各国人民都想来旅行的地方。

  正如本次进博会体现出鲜明的态度“开放的中国,等你来!”,开放的中国是世界的机遇,用旅行链接全球也是中国的机会,有助于把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从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转变为Made with China与中国同行,会让中国持续保持国家创新力,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注入正能量。

[责编:张琳]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年画里的中国”

  • 欢乐冰雪季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这些可降解植入的‘骨头’,都是微细粉末颗粒通过3D打印制造出来的。”熊仕显介绍,该研究院拥有澳大利亚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余艾冰,中国科学院院士郭烈锦,以及帅词俊、赵宝军、陈斌等国家级人才。
2024-12-23 10:22
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以下简称“草案二审稿”)12月21日上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二审稿规定,“科学技术人员和教师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活动”。
2024-12-23 10:22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研究员黄万波日前介绍,经过1985年至2024年的五轮系统发掘,研究人员已从巫山龙骨坡遗址采集到118种哺乳动物化石和超过2000件石制品。最近的古地磁测年结果表明,这些化石和石制品形成时间为距今200万至250万年,其中超过一半的哺乳动物化石为上新世至早更新世的属种。
2024-12-23 03:55
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24-12-23 03:55
还没到腊月,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吴家店镇包畈村村民陈亚舫已开始忙着订年猪。
2024-12-23 03:55
生命起源及早期演化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大未解之谜。
2024-12-23 03:55
两根“玻璃针”机器手,快速翻转细胞,准确无误地找到细胞切入点,精准提取细胞核后,再注入体细胞核……前后不过86秒,一个完整的细胞胚胎就已“孕育”完成,随后开启“克隆之旅”。
2024-12-20 09:51
当你看到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最重要的事就是确保自己要登上这趟列车。
2024-12-20 16:14
12月18日上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与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沈阳带领师生团队倾力打造的“人机共生:未来艺术的共创”画展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开幕。
2024-12-20 15:00
我国科学家获取人类首份月球背面古磁场信息,填补月球磁场中晚期演化的数据空白。
2024-12-20 12:57
近日,由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在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上正式发布。
2024-12-20 09:11
在位于地下700米的液体灌装间里,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经理、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宣布“启动灌注”。紧接着,工作人员按下按钮,水经过层层过滤变成超纯水,并以每小时100吨的流量注入探测器水池中。
2024-12-19 09:27
由中国工程院院刊《工程》(Engineering)评选的2024全球十大工程成就18日在京发布,CAR-T细胞疗法、嫦娥六号、低轨通信卫星星座、柔性显示、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智能工厂、无人驾驶汽车、手术机器人、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超大型风力发电装备入选。
2024-12-19 09:27
近日,《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十八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以下简称“π-HuB”计划)白皮书。
2024-12-19 09:26
持续且旺盛的研发创新活动是国际科创中心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动力来源。
2024-12-19 09:26
日前,在天津市蓟州区有人拍摄到天空中一道神秘的绿光,并将其形象地称为“天上一根‘葱’”。一些网友甚至认为发射绿光的设备是“天外来物”。然而,经过核实,这道绿光是由气溶胶激光雷达发出的激光。
2024-12-19 09:22
12月16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核柴一号”正式发布。记者从中国广核集团获悉,“核柴一号”多项核心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首次完全具备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自主设计及制造的能力。
2024-12-18 09:41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的研究称,在宇宙约6亿年时形成的小质量星系“萤火虫闪烁”的详细观测,能为早期星系的形成提供新见解。该研究成果基于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的数据,增进了人们对银河系演化的理解。
2024-12-18 09:31
近日,《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由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18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以下简称“‘π-HuB’计划”)白皮书。这是《自然》杂志首次发布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的全球性大科学计划白皮书。
2024-12-18 09:2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沈延安课题组在研究雾霾的物质来源和形成机制上取得重要进展,发现燃煤排放产生的颗粒物是华北雾霾的主要物源之一。
2024-12-18 09:26
加载更多